小時候的記憶,對麵疙瘩的印象不是很喜歡
覺得它是一種口感很不好的麵食
黏年又沒有彈性,我常常吃到要噎到
10幾年過去,直到最近才又開始試著嘗試麵疙瘩
果然... 就是那記憶中吃「麵粉沱」的感覺
就在前幾天,廚痴般的我竟然做出比麵館賣得還好吃的麵疙瘩
原來,要做出好吃的麵疙瘩是一件這麼快速又簡單的事情
*廚痴不是愛廚成痴,而是廚藝白痴
這絕對不是謙虛,我就是那種連煮湯麵都可以煮到燒焦的人@@
我只有在麵包機的領域略懂皮毛而已XD
有麵包機當然要善用它,一樣請麵包機代勞揉麵
沒有麵包機的人用手揉也可以哦
只要掌握一個終極秘絕,人人都可以是食神
麵疙瘩食譜(此為1人份份量,視需求再自行加倍增量)
中筋麵粉 100g
水 50~55cc (每牌麵粉吸水率不同,且受氣溫影響,需試麵粉成團狀況微調)
鹽 1g
植物油 少許(做的當時是憑感覺倒,沒去秤重,或許大概是2g吧??)
其實就是做饅頭的配方,再加上阿基師的撇步就搞定了
1. 中筋麵粉+水+鹽放進麵包機
2. 使用行程30 打到成團,約45秒~1分鐘
(一開始水先加50cc,若太乾無法成團再加一點點的水,慢慢調整至成團)
3. 稍成團後,再加植物油(我是加酪梨油),行程30攪打5分鐘即可
4. 無需醒麵,直接取出麵團搓成長條狀
5. 做出Q彈滑順口感的麵疙瘩撇步在此,絕對不可忽略此動作!!
將麵團放進容器,用水浸泡20分鐘
(原文參考:阿基師偷吃步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SwRRvxWZUQ)
若是要炒或煮麵疙瘩湯底,就可以利用等待的這20分鐘準備
我這個廚痴當然是去巷口麵館買牛肉湯和酸辣湯回來,哈哈
6. 浸泡20分鐘後,麵團的結構變得好妙
整個超滑手,不需技巧即可拉出薄片狀
7. 水滾後,用手拔拉麵團
待麵疙瘩都浮起來,再多煮一下就可以撈起來
我總共做了兩種口感的麵疙瘩
一種是薄片狀(揪片子),一種是麵團狀(麵疙瘩)
薄片狀(揪片子)
麵團狀(麵疙瘩)
8. 吳媽媽!!我出運了,我竟然會做麵疙瘩耶
吃起來很像老師傅手工揉製的麵點
Q彈有勁,單吃也美味,真的好好吃
牛肉湯配薄片狀
重點是一點都不難,只要掌握阿基師的訣竅即可
將麵團浸泡水中20分鐘,讓麵團與空氣隔離
同理,我覺得也可以適用在拉麵、烏龍麵上
這樣就不需靠添加物,也能做出Q彈的麵條了
麵疙瘩也是極棒的親子料理
可以請小孩幫忙一起製作麵疙瘩
那天,我分了一小份麵團讓菲自己去玩,玩了半小時還不膩
揪家中的寶貝一起動手做吧